摘要:香港金管局於2025年8月1日正式啟動《穩定幣條例》,並於當日起開始接受穩定幣發行牌照申請。條文是寫好了,但具體執行的空間是怎樣?還有很多和業界需要磨合的地方。
香港金管局於2025年8月1日正式啟動《穩定幣條例》,並於當日起開始接受穩定幣發行牌照申請。條文是寫好了,但具體執行的空間是怎樣?還有很多和業界需要磨合的地方。
例如,穩定幣的發行在香港一定要有牌照,但OTC(場外交易)呢?是不是每一間用非在港發行穩定幣的OTC都當成罪犯,然後捉去坐牢?那麼,過渡期又如何?這些具體的執行還是需要摸索,就有點像Uber網約車5、6年前的狀態,屬於模糊地不合法。
由於穩定幣是相對新的金融突破,和政府有關係的舊派學者為穩定幣法案護航時,往往笑料百出。他們完全錯誤地理解穩定幣。某知名大學教授說穩定幣有炒作空間,愈升愈有。如果有得炒,哪又怎麼算穩定呢?Long story short,最基本的概念理解,港元就是美元的穩定幣,由美元資產Backup,只是應用了區塊鏈技術呈現。
這種認知上的不足,總括來說,有兩個層面。
第一個層面,便是基本認知的層面,對現在技術和概念理解不足。坊間對區塊鏈及加密貨幣技術原理的理解有限,容易將虛擬資產簡化為單純投機工具,而忽略其基礎技術,如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交易和數碼資產的細分特性。
他們並不明白:穩定幣當年出現的主要原因,就是為了解決傳統加密貨幣,例如比特幣、以太坊,價格波動劇烈的問題,方便結算和交收。
第二個層面,即是監管向方面的認知不足。這個認知缺陷,並不限於非加密貨幣玩家,即使具行業經驗的活躍玩家,他們也有這種認知上的落差。
行業有專攻,懂IT不一定懂法律。偏偏加密貨幣市場的監管亦有不同分工,例如證監會監管交易所,金管局監管穩定幣,反洗黑錢則監管每個機構都有自己的準則和指引,有時也會涉及警方。就算懂法律的人,一時三刻也難以把當中的技術含意說清楚。要找一個既懂法律也懂科技的人,就難上加難了。
穩定幣無得炒,但穩定幣概念股則炒了一波,很多相關公司也割了韭菜,喺股價高位時候宣布股本增發集資計劃。
金管局的穩定幣法案正與美國的天才法幣互相競爭,追逐在加密貨幣界穩定費的話語權。簡單比較過兩邊,美國相對重視和業界溝通,法案是為了發展加密貨幣市場而設。香港不然,金管局自我設限,制定了一些與行業常態不符的規矩,畫地為牢。金融業界看在眼裏,就知道穩定幣只是一個概念,與其認真發展,倒不如在股價操作一波割韭菜更好。
香港這些辛辣的條例是發展不了穩定幣。現在穩定幣世界最大兩個龍頭USDT和USDC,對香港的條例表現冷淡。
還記得10年前,香港不停吹噓虛擬銀行是大勢所趨,把它描述成金融科技和金融創新的靈丹妙藥。不少大學院校着了魔,馬上加開很多和虛擬銀行金融科技相關的課程,協助培訓人才。
到今天,虛擬銀行完全發展不了,每一間都虧大本,就是因為條例太辣,監管守舊。直至近期虛擬銀行戶口才能夠買賣加密貨幣,我們完全錯過了這10年的發展空間,追逐成個行業的話語權。最慘是多年前選科誤上賊船,被哄騙虛擬銀行大勢所趨的莘莘學子,浪費大學光陰,在社會缺乏競爭力。
當年的虛擬銀行就是今天的穩定幣,監管將會扼殺行業的發展空間,我們與世界已經愈走愈遠。就如監管交易所也是如此,現在地球上公認最厲害的交易所,不論Binance、Bybit等,全都不在香港落戶。
現在香港拿到牌照的,跟整個行業比較,完全不入流,彷彿製造了特權階級,讓一小撮人壟斷行業利益。
(本文轉錄自信報財經新聞)
在進行交易前,務必先用外匯天眼搜尋券商評價,初步判斷是否為黑平台
想投資美股、外匯、期貨卻又怕被騙?最齊全的證券商資訊都在這
入金前,務必先使用金融市場反詐騙網站外匯天眼,保障你的交易安全
免責聲明:
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,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、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,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